导航导航

首页  >   古城文化 > 小城故事

泉州大典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

QUANZHOU DADIAN LANDSCAPED GARDEN AND ANCIENT
CONSTRUCTION CO., LTD.

小城故事

2016-04-04

走街串巷(崇武讲古系列)之--东门街

    东门街,东西走向,自古城东门起向西至电影院前山门止。街上居民有刘氏、蔡氏、李氏、康氏、谢氏、龚氏、詹氏、李氏、陈氏、朱氏、江氏等姓氏。
    东门街上有东门楼、东岳庙、东街沟和东门街街门等重要建筑,还有感人的历史人物故事。
    一、东门楼·东岳庙
    《崇武所城志•门楼》载:楼同城建,岁久倾坏……东门楼,至嘉靖二十二年(1543)十一月,钱公鼎呈请军钞及劝捐起盖。万历四十年(1612),掌印祖公燫,请公帑重修。吴公炜募众塑玄天上帝于上。……崇祯五年(1632),朱公康宪重修……嗣后随坏随修。
    东门楼“楼同城建”,当时门楼都有什么用途呢?可能是考虑城之门户“无楼不成防”,也有可能是敬祀神灵的地方。建城后的200多年间,东门楼“岁久倾坏”,先后由钱鼎、吴炜、朱康宪等“掌印”官,“呈请军钞”、 “劝捐起盖”、 “公帑重修”,直至后来“募众塑玄天上帝于上”。所有这些,都在说明门楼的重要,”掌印”和各级官员的重视。
    崇武城设有东西南北四座拱型城门,东门为其中最高最阔,十分雄伟壮观。通向东门楼的阶梯采用花岗岩石材砌筑,迂回曲折,加上精雕细琢的石栏,显得庄重威严。登上东门楼往城外眺望,海天一色;回首城内,古风淳朴。近代,这里曾经是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现场。这里,曾经有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向全球直播大型活动。
    东门内北侧有座东岳庙,占地面积730平方米,建筑面积680平方米。
    东岳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(1387),是与崇武城同时兴建的著名庙宇。据《崇武所城志》记载:“所东岳庙,在城东门内。各官员拜贺圣寿及元且、冬节先一日,则迎龙亭于此殿庭中习仪。”由此可见,东岳庙是明代坐地官员拜贺圣寿及春冬两季祭祀天庭的活动场所,后来才成为民众敬祀供奉、顶礼膜拜的宗教场所。
    东岳庙坐北朝南,面阔三开间,纵深三进,逐进升高,气势雄伟。东岳庙主祀五岳之尊东岳大帝。其建筑规制很特别,殿门高大,面阔和进深大,中庭抬高明显,中庭拜亭加高。
    东岳庙庙前有石埕,埕外设照墙,墙上书“岱泰宗岳”四个大字。殿前左侧立《东岳庙碑记》石碑。庙门为三扇双扉大门并列,中门上立“东岳大帝”匾额。门内是宽大的坊厅。门坊向内为天井,两侧至主殿前长列廊庑。连接天井的是中庭。中庭是前后两座迎龙群亭,基座石筑。由数级台阶升高的中庭台座中部是一幅巨大的浮雕盘龙图,似潜似翔,威猛不凡。中庭座上八根雕龙圆柱顶住八角藻井木构瓦顶亭盖。藻井外四方内八角,自下而上逐层缩收成斗笠状的“蜘蛛结网”。 “蜘蛛结网”藻井是世上木作珍品。藻井外围雕饰倒垂悬棁,与叠层如意斗拱衬托,相得益彰;跳斗梁坊组合巧妙,疏密有序,并雕绘精美彩色图案,令人叹为观止。
    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即传说中的泰山神,排于天庭玉清三元宫第二左位,冠五岳神之首。传说,东岳大帝掌握人的魂魄,主掌人的生死、贵贱和官职,职司已是帝制一级,故有”大帝”之谓。道家认为他设置72司,分别管理各项事务。如此神化的泰山神,敬奉他的庙宇也就特别威雄森严。因而就有了古代崇武城中官员春冬两次拜贺圣寿,全城百姓顺应拜祭敬奉的盛况。
    东岳庙主要庆典日为农历三月廿八日东岳大帝诞辰。庆典期间举行庙会等习仪,民俗表演有献金、车鼓、南音、芗剧等。
    东门楼和东岳庙各有一幅很有特色的楹联,值得一读。
    东门楼楹联:“玄岳借名山,胜镇边城岞大小;光天先出日,辉明望县锦田溪”。系“郡司空何乔远题”。该联语描绘了边陲胜概、古县美景。
    东岳庙殿门楹联:“殿拱森罗失足便沉地狱,庵邻恒淡回头即是西方”。此联体现了道释融汇、劝世向善的共同教义。里人詹石如题。
    关于这两幅楹联,本刊第5、8期分别予以介绍,不再重复。
    东岳庙东邻的恒淡庵,明代崇祯年间建造,祀三世尊佛。
    东岳庙前有“江夏侯筑城后新凿”的水井--“东岳前井”。
    二、东街沟•东门楼兜水涵 
    东门街自东向西地势由低向高接近莲花山,中部古有几级石阶,俗称狗仔崎。狗仔崎南侧土名紫屐巷,陈氏(江州)祖厝;北侧李氏(陇西)大厝,李氏大厝西侧龚氏(武陵)大厝,东侧蔡氏(济阳)大厝。
东门街狗仔崎南侧路沿是一条通往东门楼兜城外水涵的大水沟,后称东街沟。
    崇武城建造时依城中地形地势,以莲花山为最高点,顺山势自上而下,分别在通往东西南三方最低处,设大水沟。日常生活用水,自然界降水,特别是台风带来的强降雨,通过大水沟经水涵排出城外,流入大海。体现了整体排水防涝工程的总体规划。整个工程由三大部分组成,分别是水沟、库潭和水涵。水涵是水流出城的出口,水涵附近设有库潭。库潭有两大功用:一是蓄水。库潭储蓄的水用于洗涤、农耕和消防。二是泄洪。崇武一年中会有多次括台风。恶劣天气造成的强降水,经过库潭缓冲,避免了洪水冲垮城墙。
    《崇武所城志•水涵》记载:“通城水涵四口:一在东门楼兜,一在第四铺敌台边,一在下田庵前,一在西谢井边……”东街沟经下田库潭通往东门楼兜南侧水涵,出城入海(东澳湾);观音宫东北侧大馆巷的水沟,经下张潭通往第四铺敌台边水涵,出城入海(今称前四铺);后壁一带地势髙低落差大,水沟经海潮庵(古称下田庵)前的库潭,出城入港关;莲花山北侧一带水沟集中经城北侧谢厝边大水沟出涵口,注入城外“城脚潭”,排入“西房溪”,再经西房溪入海(港关澳)。处于东门街的水沟与其他水沟一样,深约100厘米宽约80厘米,沟面条石铺盖。如今人们可以看到立在”狗仔崎”南侧的”东街沟”石碑。
    透过东街沟,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崇武城建造时排水防涝工程的总体规划。
    三、莲岛第一将军——陈滨
    东门街狗仔崎顶南侧住着陈氏(江州)人家。狗仔崎因住有陈氏人家,也称下陈崎。江州陈氏是明代卫戍军籍户,据传,这里出了个“莲岛第一将军”陈滨。
    《崇武所城志•明朝武甲科•明武迹》载:“陈滨,号南涯。嘉靖庚申间,城陷家破,滨度不能自存。闻浙江帅募兵御倭,遂与里少议应募。”“滨身长八尺,臂力过人,阃师悬令有敢冲前锋者,予金牌一面。遂大呼应命,是日三战三捷。嘉湖道陈公周宾上其功,授以千总。后领福建兵往朝鲜征彭秀吉,功升义真守备。又累功升北京神机营游击将军。”
    《崇武文学》刊载的文史专家汪峰先生的《莲岛第一将军——陈滨》文载——
    明朝嘉靖年间,日本倭寇再度猖獗,接连不断进攻崇武城,想把这个泉州府的门卫除掉。崇武军民同心合力奋勇作战,击退倭寇的一次次进攻。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,年青男子汉个个积极习武,随时准备参加杀敌战斗……
话说明朝时崇武城内东街头下陈阶傍,住着一个姓陈的军籍户。祖辈几代相袭当兵,立下战功升了个小头目当总旗,手下管50名士兵及5名小旗。这陈总旗到了30岁才生下个儿子,取名陈滨⋯⋯陈滨虽是独苗,父亲却一面让他入馆读书,一面教他练习武艺研读兵书,还常带他上兵舰出海,希望他承袭父业再立战功。
    再说倭寇在崇武连遭几次失败后,十分恼怒,千方百计想报复。嘉靖三十九年夏初正是崇武武半岛多雾的季节。三月下旬一直每天下半夜就大雾弥漫,上午辰吋太阳才渐渐露脸。四月初一日竟整天不见太阳,入夜后下起毛毛细雨。陈滨的母亲病了好长时间,这种大雾天更是心力衰弱难受。陈滨的父亲忙于守卫城堡,军令在身不敢怠慢,只留陈滨在家照顾。(夜里,倭寇陷城,人们纷纷逃出城去。陈滨的母亲病重不能下床。陈滨在母亲的摧促下,依依不舍地离城外逃。后来,陈滨和几个青年人一起到浙江温州府报考抗倭的军队。他们历经艰辛,终于到达招募地点。)
    这群崇武青年,由于都学过武艺,又熟悉船上生活,顺利通过了考试。尤其是陈滨,身材魁梧,臂力过人,武艺功底更好。主考官十分高兴,就把他们编在一起,让陈滨当个小头目。陈滨也不辱使命,凭着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兵法知识,带领弟兄们怀着对倭寇的深仇大恨,天天勤学苦练,很快个个都像一只小老虎。
    一天,从海上逃回来的渔民报告,有一支倭寇正在海面劫掠渔船。统领水师的阃帅马上召集船队,传下命令,谁敢冲头阵的奖金牌一面。陈滨应声而出说:“在下和弟兄们正等待着杀敌的机会,愿领前锋。”陈滨指挥船只出发。他让弟兄们都隐蔽在船舷,又收起所有的旗号,扮成出海的渔船,扮成出海的渔船,自己则躲在帆架上。船出海不久就见几只倭寇船气势汹汹驶来,为首的一只已能看清船上的人,都在那里东张西望着,站在船头的人指手找划脚地指使船只靠过来。当两船靠近时,陈滨突然从帆架上跳过敌船,一刀先砍断敌船的帆索,回身飞快向那头目杀去,在那倭贼还没有醒过来时,把他劈成两段。隐蔽的弟兄们也随后纷纷跃上倭船,挥刀向倭贼砍去。那些倭贼从未遇到如此勇猛的对手,见头人已死大势已去,都匆忙跳海逃命,手脚迟慢的都被杀死。此吋,阃帅指挥的船队浩浩荡荡而来。倭船见势不只好掉转船头遁去。
    这是阃师领兵与倭寇作战以来战果最辉煌的一次,不但取得全胜而且无一损失。回港后,阃帅立即向嘉湖道道台呈报,为陈滨请功。嘉湖道又呈请上司,任命陈滨为千总。陈滨就任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,率领这支水师在浙江沿海活动,与福建的抗倭队伍配合,又打了几次胜仗。倭寇从此销声匿迹,渔民得以安心生产。
    万历十九年,朝鲜彭秀吉勾结日本,发动叛乱,日军入侵朝鲜。明王朝派兵入朝鲜支援平叛抗击日军。当年在福建沿海征集兵员组成一支水师,由陈滨率领入朝鲜参战。这支水师在陈滨指挥下,英勇善战,多次立功。万历二十五年援朝军队胜利归来,陈滨升任义真守备。他上任后即认真整肃军伍,严加训练,大大提高战斗力,使社会治安得到保障。陈滨的军事才能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,不久即任命他为北京神机营游击将军。
    《崇武所城志》记述陈滨的武绩后评论:“夫以徒步匹夫著名光铠,立功矢石之间,一且而称冠军,位上将,取金印斗大系之肘后,此其才必有大过人者,可谓绛溉无文而少之哉?使其尚在,则今日北讨南征,安知圣朝无拊体之恩,推穀之举也?明神机游击及钦依把总,为秩甚显,与今之游击把总不同。”
    四、东门街街门
    “文革”期间,村里在东门街口建街门。
    这是一座牌坊式建筑。釆用丁字型砌筑的四根花岗岩方柱,顶着多层垒筑、逐层扩展的石构顶盖,显得庄重大方。整座街门,柱子表面、顶盖表面及顶盖上方,经过合理布局,釆用灰雕塑造文字,泥塑圆雕物体,显得精致典雅。四根柱子的两个面上,塑造美术字“大海航行靠航手,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”“提高警愓,保卫祖国”“胸怀祖国,放眼世界”,塑造毛泽东草书字迹“四海翻腾云水怒,五洲震荡风雷激”。柱子上的横梁两面,分别塑造美术字“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”“祝毛主席万寿无疆”。顶盖上方钢筋水泥圆雕一尊毛泽东挥着手的全身像。塑像下方是簇拥的向日葵。
    这座街门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,虽然原来的一些雕塑构件已经脱落,但是,附着的内容仍然清晰可见。透过这座街门,人们可以发现:一、崇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之乡,尤其是石材建筑技艺独树一帜。二、雕塑工人运用古代民居泥雕技艺,在街门表面塑造出的草书立体字(浮雕)、美术字(圆雕)和人物(圆雕),无论是灰雕还是泥雕,都表现出高超的雕塑技艺。三、从街门上文字和物像,人们可以看到”文革”那段史无前例的政治狂热和领袖崇拜的强烈影像。四、由于该街门诞生于特殊的年代,是历史纪念性建筑。它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。

【古城文化友情提示】大典尊重原创者版权,本文由崇武陈建民撰写提供。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。

上一篇:走街串巷(崇武讲古系列)之--西门街

下一篇:

TOP

© 泉州大典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 闽公网安备35052102000537    闽ICP备05000897号   
全国咨询热线

0595-87679000